2004/11/17

先有內容,再談數位

再延續昨天的話題,小孩子真的不必那麼早就去學電腦。

Word、PowerPoint只是某一家廠商做的軟體工具,怎麼會變成小孩子一定要學的東西了?都還不會認字,或是認識的字還不夠日常生活使用,幹嘛就先去學怎麼把文件排得漂亮?甚至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他們都才開始學寫字,連拿筆寫字都不太會,就來學電腦中文輸入,這不是很奇怪嗎?科技有發達成這樣,人都不用拿筆寫字了嗎?日常生活裡要拿筆寫字的機會還是很多吧。要先會用筆寫字,然後到了高年級再來學用電腦輸入。不然在需要用文字表達的時候,手邊沒有電腦就不知所措,那不是很奇怪嗎?更糟糕的是,如果電腦裡面沒有裝微軟的Office就手足無措,那就更不正常了。學電腦不等於學Windows,學文件編輯也不等於學Word,希望這些想賺錢的生意人有點良心,做家長的也有點腦子,不要跟著廠商瞎起鬨,到時候倒楣變成笨蛋的是自己的孩子。

如果長大一點要學文件編輯,我建議先學「記事本」(Notepad)就好。原本應該是說用vi的,不過vi這個程式是UNIX裡面的,大家在Windows裡用記事本就很夠用了。一開始就花時間去學怎麼換字型,結果搞得每一行字的字型都不一樣。不但字型不同、顏色不同、還得學一堆特殊效果,什麼圖繞文文繞圖的,簡單的文件非得搞成這樣才叫有學問。PowerPoint就更不用提了,每張投影片都有動畫,每行文字都不是直接就顯示出來,而是從上下左右四面八方飛出來,有的飛出來還得做個甩尾的高難度動作,還要配上很刺耳的音效。我的天啊,你是在做簡報,還是在馬戲團表演?做出這種投影片,人家看完之後頂多稱讚你很會用PowerPoint,至於你講了什麼,包準沒有人記得。

我的老東家昇陽電腦在北京有個「中國研究院」,院長的名字叫做宮力博士。去年因為要在台灣設置研發中心的事,跟他有幾天的相處。這個人很厲害,技術底子很強,現場演講也很精彩。不過他的演講要嘛就現場上演單人脫口秀,根本不用投影片。如果逼不得已要有投影片,就是簡單的白底黑字,半張圖片都沒有。在一片充滿彩色圖片跟特效的投影片當中,這樣簡單的東西一放出來,效果反而更突出。加上他的演說也很有內容,聽眾照樣印象深刻。記得那次他來台灣,幫他安排了一場現場講座,談的是技術人員的生涯規劃之類的主題。事後有些人寫信來要那一場的投影片檔案,因為聽人家說講得很好。有些人就回信說哪有人簡報不用投影片的。奇怪了,簡報幹嘛一定要用投影片?如果內容精彩,可以掌握現場聽眾的興趣,光是講話就可以了啊。就好像有些人看書的時候都得聽音樂,說這樣比較有氣氛。只要書的內容棒,光看書就很有氣氛了,不一定非得要背景音樂才行吧。

下午跟兩位某雜誌的記者喝果汁聊天。他們說是在採訪,但是我就覺得是在聊天。以前上班的時候,每天要見很多人講很多話,有時候會覺得很煩。現在開會講話的機會少了很多,有時候竟然會開始覺得無聊。三不五時跟人家聊聊天,話題就算是言不及義無厘頭,還是覺得很有意思。

好主管應該具有的七個基本要素

美國企管顧問公司The Discovery Group 總裁凱契
(Bruce Katcher),在公司的網站上指出,當一名好主
管並不容易,一方面需要有決心,一方面需要採取深思熟
慮的行動,而且要認真學習領導技巧,摸索出對自己和員
工而言,最有效的做法。

凱契認為,好主管應該具有的七個基本要素為:

1.尊重員工。主管需要在許多小細節上,展現出對員工的
尊重,例如向參觀公司的來賓,引以為榮地介紹員工、遵
守「公開稱讚,私下批評」的原則。

2.讓員工參與決定。當主管不讓員工參與決定,員工會覺
得他們沒有受到重視。養成詢問員工意見,以及感謝員工
建議的好習慣。讓員工知道,你歡迎他們提供想法。最重
要的是,不要忽視了良好的建議,要真正善用它們,增加
員工再提供想法的意願。

3.授權。主管應盡可能授權,給員工更多空間,決定如何
完成他們的工作。

4.清楚溝通工作目標與內容。你必須清楚溝通你的期望,
否則員工無法正確完成工作。透過團體、個人、書面等多
種方法,定期向員工溝通目標以及你的期望,不要假設員
工應該都知道。主管在溝通之後,可以要求員工重述,確
認員工與自己達成了共識。

5.傾聽。很多主管都是到了員工要離職時,才知道員工的
想法。對員工來說,最大的挫折莫過於有問題時,主管沒
有時間跟他們談話,或當提出一些想法或建議時,得到的
只是冷漠的反應。主管應該練習積極的傾聽技巧,學習如
何在與員工談話時,了解更多的資訊、想法和感覺,而不
只是單向傳輸你要表達的訊息。

6.解決人的問題。主管需要體認到,他們的工作職責除了
處理事情之外,還包括解決人的問題。例如,面對員工的
健康、家庭危機、辦公室性騷擾等問題,主管應該積極協
助處理,而不是選擇逃避或拖延。

7.親自給予員工肯定。大多數員工都希望自己的好表現受
到肯定,因此,主管應該隨時注意員工的績效,有好的表
現立刻肯定,而不要等到年度績效評估時才說。


你是個好主管嗎?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四○%的受訪員工認為,他們的主管
有偏心的行為;近四○%的受訪員工表示,直屬上司沒有
協助他們發展或改進;二四%的受訪員工則指出,主管沒
有花時間處理他們所提出的問題,甚至有將近四分之一的
受訪員工表示,他們的主管不值得信任。

eLearning心法第186講:七分師生,三分道友

鄒景平/資訊科技專欄作者

 大陸和台灣都有教師節,但選的日子不同,大陸是九
月十日,台灣是以孔子出生那年的陽曆日期作依據,也
就是九月二十八日。兩岸在教師節都會表揚優良教師,
呼籲社會尊師重道,甚至有人用「一日為師,終身為
父。」這句話,來表達老師在傳統社會中的崇高地位。

 但在現代化潮流衝擊下,教師的尊嚴也受到極大挑
戰,以致於今(2004)年台灣對老師的調查中,有82%的老
師對教育大環境感到苦悶,痛苦指數高達七十一分,而
造成痛苦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認為教育政策不尊重老師
專業,還有教改亂改,讓老師們覺得很挫折;排除外在
因素後,我卻認為這是教師需要重新省思自我角色定位
和工作內涵的機會。

 在應試教育專擅下,現代教師上課99%以上都在傳授知
識,大、小考試不斷,根本沒有時間去了解學生,與學
生作深入的互動,分數高低成了老師判定學生好壞的標
準,成績差的學生百無是處,然而知識真的有這麼重要
嗎?尤其是網際網路發達後,只要搜尋技術夠好,無論
你想要甚麼資料,都立刻可得,我們還需要讓孩子花那
麼多時間在記憶和考試上嗎?

 孩子最希望從老師那得到的是甚麼?而我們給他們的
又是甚麼?中國人講「澆花澆根、育人育魂。」,蘇格
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無論是培
育學生的性靈,或點燃學生心中那把渴望學習的火焰,
都無法只靠傳遞冰冷、理性的知識而奏效的,它必須靠
老師的熱情和關懷、鼓勵和賞識,去激發孩子的意志和
潛能,然而,老師在教室上課時,趕進度都來不及了,
那有時間再去關心每個孩子的感受呢?

 所幸的是,網路讓老師有喘息的空間,藉由各式學習
科技的協助,讓老師能更有效的規劃教學活動,也讓老
師能脫下講台上的孤獨神聖外袍,走入學生之中,去發
覺和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引導學生找到學習的
真樂趣,而真正成為學生的師長和朋友。

 學習科技真有這麼大的魔力嗎?網路最大的好處是打
破傳統教室裡時間的侷限,把直線進行的順序加以變
化,可壓縮、可重疊並行或延展,化整塊時間為細水長
流,或多流齊奔,讓老師能更彈性規劃、運用教學時
間,例如,老師可把課程中會需講述的觀念和事件部
分,先錄製下來,讓學生預習,上課時就須講解重點和
難點即可,剩下的課堂時間,就可讓學生多動腦筋,不
管是做練習或發問、跟同學互動,都比被動的聽講強,
即使不在教室裡,學生和老師還是可透過網路做聯繫和
切磋。

 傳統文化裡講究尊師重道,老師的形象神聖不可侵
犯,學生對老師的教誨都極力聽從,然而在這知識快速
變遷與爆炸的時代,誰都不是專家,每個人都需要他人
協助,師生之間也需要相互學習,以前「老師高高在
上、引領指導學生。」的家長模式,需要揉和加入新元
素,也就是朋友關係,即老師和學生間,除了「學道有
先後」的師生情誼外,還有共同研討學問的夥伴關係。

 台灣的星雲大師更將這看法深化,年近八十歲的大師
認為老師和學成的弟子間,最好是「三分師生,七分道
友」的關係,這句話像盞明燈,活化了我的思維,我陸
陸續續當過不同課程的老師,也有三十多年了,對於在
學與離校後的師生關係,曾有許多思考, 「一日為師,
終身為父」(語出姜太公家教)這句話,對學生是個太嚴
肅與沉重的負擔。

 我也看過很多博士班老師,對弟子頤指氣使,徒弟一
輩子在學術輩分上矮一截,但師生間完全變成朋友關
係,好像也缺少點長幼輩分,所以「三分師生,七分道
友」相當合適,學生被師父領進門後,大家就成為專業
領域上相互提攜的道友,這種觀念很中庸,既維繫了師
生情分,也顧到了弟子的獨立自主性,更不會形成學霸
獨占發言權的局面。

 至於在學的師生之間,由於學生需要老師比較嚴格的
督導和提攜,師生關係是大於朋友的,則以「七分師
生,三分道友」較為合適,這跟近年西方所倡導的老師
新形象,即由講台上的聖者轉化為學生身旁的教練,是
不謀而合的!(此文原載於浙江廣播電大主辦之《遠程教
育雜誌》2004年第五期)


看到這邊文章,讓我想到最近讓我省思相當多的一篇文章,轉貼給各位家長跟老師參考?

---------------------------------------------------
我兒子正在讀高二,考了一道歷史題: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公元哪一年死?最

遠打到哪??第二問兒子答不出來,我幫他查找資料,所以到現在我都記得,是打到

現在的匈牙利附近。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美國世界史這道題目不是這樣考的。它的題目是這樣的:成

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試從經濟、政治、社

會三方面分析。



有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這位蒙古領導人如果當初沒有死,那麼可怕的黑死病就不會

被帶到歐洲去,後來才知道那個東西是老鼠身上的跳蚤引起的鼠疫。但是六百多年

前,黑死病在歐洲猖獗的時候,誰曉得這個叫做鼠疫。如果沒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

就不會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沒有死亡,就不會懷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沒有懷疑上帝的

存在,就不會有意大利弗羅倫斯的文藝復興。如果沒有文藝復興,西班牙、南歐就不

會強大,西班牙無敵艦隊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不夠強大,意大利不夠強大,盎

格魯─撒克遜,會提早200年強大,日耳曼會控制中歐,奧匈帝國就不可能存在。



教師一看,說:棒,分析得好。但他們沒有分數,只有等級,A!其實這種題目老師是

沒有標準答案的,可是大家都要思考。



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日本總是同我們在歷史問題上產生糾葛,所以我在日本很注

意高中生的教科書。他們的教師給高中生布置了這樣一道題:日本跟中國100年打一次

仗,19世紀打了日清戰爭(我們叫甲午戰爭),20世紀打了一場日中戰爭(我們叫做

抗日戰爭),21世紀如果日本跟中國開火,你認為大概是什麼時候?可能的遠因和近

因在哪??如果日本贏了,是贏在什麼地方?輸了是輸在什麼條件上?分析之。



其中有個高中生是這樣分析的:我們跟中國很可能在臺灣回到中國以後,有一場激

戰。臺灣如果回到中國,中國會把基隆與高雄封鎖,臺灣海峽就會變成中國的內海,

我們的油輪就統統走右邊,走基隆和高雄的右邊。這樣,會增加日本的運油成本。我

們的石油從波斯灣出來跨過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上中國南海,跨臺灣海峽進東

海,到日本海,這是石油生命線,中國政府如果把臺灣海峽封鎖起來,我們的貨輪一

定要從那?經過,我們的主力艦和驅逐艦就會出動,中國海軍一看到日本出兵,馬上

就會上場,那就打!按照判斷,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間,這場戰爭可能爆發。所

以,我們現在就要做對華抗戰的準備。



我看其他學生的判斷,也都是中國跟日本的磨擦,會從東海開始,從臺灣海峽開始,

時間判斷是2015年至2020年之間。



這種題目和答案都太可怕了。撇開政治因素來看這道題,我們的歷史教育就很有問

題。翻開我們的教科書,題目是這樣出的:甲午戰爭是哪一年爆發的?簽訂的叫什麼

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償多少銀兩?每個學生都努力做答案。結果我們一天到晚研

究什麼時候割讓遼東半島,什麼時候丟了臺灣、澎湖、賠償二萬萬銀兩,1894年爆發

甲午戰爭,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背得滾瓜爛熟,都是一大堆枯燥無味的數字。那

又怎麼樣,反正都賠了嘛!銀兩都給了嘛!最主要的是將來可能會怎樣!


人家培養的是能力,而我們灌輸的是知識。

天啊!不能完全責怪孩子,應該反省的是我們大人。



幾年前看侯捷的一篇文章之後,便非常喜歡,其中他談學生求學的態度與師生關係,都令我開心不已,我用google搜尋,還可以找到,而且文章之後的回應,更覺得非常有參考價值,網址如下:http://www.jjhou.com/article98-7.htm ,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

我一直認為學生的態度是表現他內心的思維,若這位學生的學習態度差,不是對這門課程沒興趣,就是學習有挫折。在學生的學習過程裡,不管是傳統教室或網上學習,老師的角色只是輔助功能,如何讓學生學習有興趣與少挫折,老師的功能都需要調整。

有人說:老師是集三十年功力,讓學生知"道"。沒錯,讓學生少走冤枉路是老師的責任,但是學生也應該瞭解,知然後能為,還有段距離,必須自悟道理。所以我非常喜歡六祖慧能與他老師的對話:「迷時師渡,悟了自渡」,與金紅姐的「三分師友,七分道友」,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LMS API 平台的開發

公司是eLearning的教材、平台廠商,因為要符合SCORM2004,勢必得自行開發LMS。請問是否有其他公司自行開發符合SCORM2004的LMS?再請問哪裡有開發LMS平台的文件可供參考。

那順便參考一下MIT的OKI

資策會
不是提供技術移轉嗎?!
http://www.elearn.org.tw/eLearn

資策會有做技轉,不過今年已額滿,且
需要需要另外的費用。

2004/11/16

eLearning心法第187講:學習科技將成為大學教師不可或缺的幫手

eLearning心法第187講:
學習科技將成為大學教師不可或缺的幫手
鄒景平/資訊科技專欄作者

 最近數年,歐美Elearning市場最蓬勃的,要屬高等教
育區塊,除了去年(2003年)秋天,美國Sloan
Consortium和Babson大學發布線上學習調查報告,提出
目前線上學習正處於歷史最高點,未來將持續以每年20%
的比率上升外,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將近六成的受訪人
士,肯定線上教育的成果優於或等於面對面教學,這代
表高等教育界已認可在線學習了。

 今年(2004年)1月5日,高等教育學習管理平台大廠
WebCT,也公佈一份在英國做的調查結果。更強烈顯示英
國大學講師們對線上學習的好感和肯定。該公司對英國
知名大學的150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這些老師的教學科
目從生物科學、歷史到音樂都有,其中有高達94%的人,
認為混成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比單獨的教室學習
有效,其中有83%的講師,已從事線上教學,並從學生處
得到良好的反應。有85%的英國教師相信:「線上學習會
改善教學創造力和學生的學習成就」。

 歐美大學生的生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很大改
變,從早期清一色的18到22歲的青年,到如今這段年齡
層只佔全部學生的一半,這使得全職(fmll-time)學生比
率大幅下降,上班族選修課程的比例急遽增加,英國的
大專院校已發現,這些只有部分時間修課的學生,由於
財務、工作及地點因素,非常期待學校能提供線上學習
環境,而未來線上教學的需求還會持續增加。

 瑞士政府有鑒於大專院校提供線上學習的必要性,乃
積極建立全國性的數位學習平台,讓國內所有大學都能
在其上提供高品質及彈性的線上學習,以協助教師與學
生快速由eLearning中獲益。

 國外大學教師使用網路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滿意度的
例子很多,美國密西根虛擬大學(MIVU,Michigan
Virtual University)所出的The Technology Resource
雜誌裡有許多報導,從以上的數據和發展,在在都顯示
出:「ELearning將成為大學教師不可或缺的舞台。」,
用網路來協助教學,一定會成為大專老師教書生涯中重
要的一環。

 在華人地區,除新加坡外,使用網路來協助教學的大
學老師還是少數,目前台灣的老師最常使用的是課程網
站,其次是網路教學,也有新生代老師使用blog與學生
溝通訊息,像台灣大學管理學院的洪明洲教授從1997年
就開始實驗線上教學,中山大學的陳年興教授在網路教
學工具的改良和班級經營上,累積許多實務經驗,政治
大學管理教授黃思明利用網站追蹤學生的勤惰和表現,
都有很傑出的表現,但這都是老師自發主動進行的案
例,由學校方面整體推動老師將課程上網的,大概以台
灣大學的計資中心教學研究組最為積極。

 該組為達到全校課程上網的理想,先提供全校性非同
步課程開發與管理平台CEIBA。然後針對教師教學專業發
展需求,常態性地開設網路教學設計、工具應用、CEIBA
操作以及多媒體教材設計等課程,來協助教師有效利用
網路輔助教學。除此外,還舉辦了三屆優良課程網頁評
選,並從累計約一千五百門課程中,先後選出三十四門
優良課程來頒獎,這種服務方式跟柏克萊加州大學的教
育技術中心類似,都以運用科技來提升教學效果為目
標。

 據台大計資中心教學研究組的組長岳修平教授說,有
很多白髮教授參加他們所辦的課程,有些上過課的老師
後來參加評選活動,還獲得入選,第三屆獲獎的吳俊輝
教授說CEIBA提供對每位學生發e-mail的功能,發佈訊息
效率比自己所架設的網站好;另外,他也在網站上利用
動畫教數學,這個學期末就有學生反映,這半學期的課
比之前的數學課收獲還多!吳俊輝教授表示這種教學方
法讓學生更容易吸收,雖然網路教學需要付出更多的時
間、精力,他說,「相對的投資報酬率也高」。

 台大中文系的張素卿教授則談到,網站輔助教學增加
了師生交流的管道,在課堂上老師傳授大部分同學可接
受的教材,至於網路課程上則擺放不同程度學生所需的
學習資源,提供更多進階學習的機會。

 像上海中醫藥大學的徐平老師、上海師範大學教育技
術系主任黎加厚教授,兩人都是工作繁忙的名教授,還
是對新科技的實驗不放棄親身體驗的機會,因此加入博
客陣容,透過blog和學生溝通,並提供指導,他們寫的
blog在大陸都很有名,他們的成功也成為其他老師的榜
樣。

 既然大專教師要透過網路來提昇教學效果,已是必走
的路,那就不如早些上路,越早上路,越先有體會,日
後教學創新和成功的機會,也就越大!(此文原載於浙江
廣播電大主辦之《遠程教育雜誌》2004年第二期)


補充說明中山大學eLearning的現況:

中山陳年興老師在從十多年前的BBS,到推行eLearning已七八年,
已有非常深入且全面性的應用,除了實體課程利用平台做輔助外,
也開設網路學分班,讓各地學生可以真正利用eLearning來學習.
學校也瞭解eLearning的功效,開設許多課網路學分班的課程.
中山網路大學的課程至今已是第十一期,有非常弘大的成效.
http://cu.nsysu.edu.tw/
http://cu.nsysu.edu.tw/shortcut.php?cid=10071


我所謂真正利用elearning,並不是因為平台功能強大,把教材掛上去就好,
而是老師是因為平台同步,非同步功能的完善,可以讓老師非常順手的使用平台功能,
發揮其教學理念,讓學生學習有收獲,
Peter也是因為這樣才瞭解:學習發生在那裡,在參與學習互動中.
而因此讓自己有非常大的收獲,因為eLearning,完全改變我的人生,讓我找到方向.

傳統教學老師是不可或缺的,數位學習老師更是不可或缺,
如何利用eLearning讓老師更容易教學,發揮其教學理念是最重要的.

現今大多數的學校,老師還是把eLearning看成平台工具,因工具而使用,實在可惜,
如何利用eLearning發揮其成效也是一門學問,
中山網大有一門課:eLearning理論與實務(陳年興),真的非常棒,
會讓你體會到原來eLearning也可以那麼有成效,學習互動那麼的快樂.


我想要推eLerning,開發eLearniing,要先讓自己投入eLearning的學習環境,
深切瞭解什麼是eLearning,如何讓老師,學生因為eLearning而得到最大的成效,
由教學的角度去思考,瞭解eLearning的本質在那裡,是最重要的.


註:我想大家都是eLearning方面的專家,若還有非常好的使用eLearning之教學課程,
還請分享,我都想去學習,瞭解eLearning的成功之道.